热点新闻 首页  > 新闻资讯  > 热点新闻
“7岁”精讯畅通:昂首进军微纳领域传感器
发布时间:2022-05-24

近年来,聚力“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示范区”目标,高新区充分发挥区域产业和创新资源优势,大力推动产教、产才融合发展,建立健全服务青年成长成长的政策体系,吸引大批驻区高校毕业生留区创新创业。从哈工大(威海)毕业的王相就是其中优秀的代表。

5月18日,在威海精讯畅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见到王相时,他格外忙:上周刚到西安交通大学一国家重点实验室谈合作,这周又要去济南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商谈协作事宜。

1.jpg
威海精讯畅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相(右)
冷静理性、思路清晰、侃侃而谈,眼前的王相有着超乎同龄人的沉稳特性。难以想象,今年刚满30岁的他已创业7年之久。
对王相而言,单纯的就业不太能满足自己的创业理想,在大学读书阶段,他就根据物联网发展契机找到创业点。2015年11月,刚从哈工大(威海)通讯工程专业毕业的王相,和当时还是女朋友的王静怡开起了“夫妻店”——精讯畅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,做起了高端通讯设备。
从最初入驻高新区北洋孵化器,到搬迁到现在的厂区,短短几年时间里,王相带领公司研发团队不断解决传感器“卡脖子”技术难题,取得各类知识产权300多项,转化产品或成果200多项,产品和服务涵盖农业环境监测、工业环境监测、大气环境监测、水质环境监测及智慧城市五个领域。
其中,在农业环境监测领域,是全国农业传感器第一梯队的供应商;在工业环境监测领域,是省内少有的从事工业气体检测传感器研发、生产的厂商;精讯畅通还是省内唯一的气体传感器材料与半导体级研发公司,是省内物联网传感器领域的佼佼者。
从最初创业时的2人,到如今400多人的团队规模,其中研发人员100多名,涵盖电子信息、化学、新材料、半导体、微纳等一系列技术人才。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近6000万元。“7岁”的精讯畅通先后被认定为“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”、省级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,省级“瞪羚企业”等。从孵化成长到快速膨胀,再迈入产业化生产阶段,王相带领精讯畅通不断啃下最难啃的硬骨头。
“只有不停地摸索社会和市场的运行规则、产品转化规则,才能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积累经验。”谈起整个创业过程,王相最难忘的是推动产品大卖,获得市场认可。
2.jpg
“可以说物联网发展给公司带来了创业机会,中间很多次产品赶上时代发展风口,获得比较好的销售。”王相说,特别是2017年做的一款监测仪,当时全国建筑工地都要安装此款设备,经过团队的攻关,产品迅速占据全国一半的市场,当年销售额翻了7倍之多。这对当时刚创业两年的王相来说是莫大的鼓励。
不仅研发创新,在产业化生产上,精讯畅通建立了“小批量、高频次、多BOM”的独特生产模式。“这种生产创新可以在产线上维护200多种传感器近1500余种不同的生产型号,并配套相对应的数字化生产模式。”据王相介绍,灵活的产业化生产模式,满足了市场上小项目的定制化需求,客户群体明确且竞争力小,利于研发成果的迅速转化,以及开拓销售市场。
根据企业自身的运营方式及特点,精讯畅通在2021年升级完善了企业信息化投入,实现各部门协同工作,降低沟通成本及管理成本,推动企业向信息化、智能化转变。
“研发、生产、运行和销售这四个环节都抓好,后期服务再做好,一个好的产品正取决于这些因素。”王相说。不仅是公司的总经理,掌握着整个的管理运营状况,王相还是技术总监,所有研发项目由他把控,每天都要单独抽出两个小时来梳理研发内容。
2020年,王相被聘为山东大学(威海)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行业导师,为在校学生传授创业经验。现在说起创业历程,王相说最大难点是自我认知:“创业者要让自己保持比正常工作更大强度的学习,保持清醒冷静的思路,做好认知和判断。”
在王相看来,“小城市创业也大有可为”。“威海市和高新区创业氛围十分浓厚,从入驻北洋孵化器,到在市科技局等部门协助下享受到一系列国家荣誉,再到日常在高新区科创局、经发局等部门的帮扶下,公司整个发展过程没有受到什么阻力,高新区浓厚、自由的创新和创业氛围感染着我。”王相说,从起步到发展的这几年,深感高新区对青年人创新创业全方位的扶持与激励。 
3.jpg
满满一墙的专利证书
传感器行业与国家新发展形势息息相关,目前,传感器领域正面临国产化浪潮。精准把脉,正视差距,前进脚步不停歇。眼下,王相带领精讯畅通研发团队专攻微纳技术领域的传感器产品,今年已相继推出数款新产品,接下来还将会深耕多领域产品布局,锲而不舍地练就硬功夫。

“公司下半年生产情况很乐观。我们的传感器产品不仅解决了核心技术卡脖子的问题,而且无论从速度、产品的稳定性、产品的精度都跑赢了海外的产品。希望未来研发出更多国产自主化的传感器产品,在这一领域不断做大做强。”王相说。